食话实说|揭开“甲醛菜”传言真相,公众不必过度恐慌

  北京1月3日讯(记者 施晓娟)近日,关于“菜市场的商贩会用甲醛浸泡蔬菜”的传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担忧。许多人在购买蔬菜时都心存疑虑,生怕买到所谓的“甲醛菜”。那么,“甲醛菜”究竟为何物?其危害真的如传言中所述那么严重吗?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院教授马冠生表示,消费者在面对类似传言时应保持理性态度,不必过度恐慌。

  甲醛,是一种在装修中经常用到的化学原料,因其潜在的致癌性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然而,关于蔬菜中甲醛的问题,马冠生表示,蔬菜中的甲醛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内源性的甲醛是生物代谢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如蔬菜、菌菇、水果等,但其含量极其微少,基本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而外源性的甲醛则是在食物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人为不当使用产生的,是造成食品甲醛污染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延长蔬菜的保鲜期,可能会向蔬菜根部喷洒稀释后的甲醛。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减少蔬菜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发热腐烂现象,使其根部看起来更白净,但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甲醛菜”只是个别现象,并非普遍存在。

  那么,如果蔬菜中真的使用了甲醛,会产生多大的危害呢?马冠生指出,甲醛的危害主要来自于通过呼吸道吸入。急性暴露于甲醛环境下,人们可能会感到眼睛、鼻子和喉咙受到刺激,嗅觉受损,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风险。然而,对于食用含有甲醛的蔬菜,目前并无确凿证据显示其具有致癌效果。对于食物摄入途径,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设定的甲醛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2毫克/公斤体重,以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为例,其每日允许摄入的甲醛总量为12毫克。据广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农贸市场所有蔬菜甲醛的平均含量为0.272毫克/千克。因此,在不考虑其他食物来源的甲醛摄入情况下,一个人需要一天吃下近44.118千克的蔬菜,才可能超过甲醛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这一数字显然远超常人日常蔬菜摄入量。

  此外,马冠生还强调,甲醛是一种非常容易挥发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如果蔬菜上真的含有高浓度的甲醛,其气味将非常明显,消费者在购买时就能轻易察觉并避免购买。

  针对“甲醛菜”传言,马冠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选择正规渠道,注意观察蔬菜的新鲜度和气味等特征。如果觉得自己可能买到了有甲醛的蔬菜,可以扒掉外层叶子,用清水泡洗几遍,并在烹饪时多煮几分钟以降低风险。

上一篇

元旦假期餐饮消费火爆 新场景、新供给涌现

下一篇

“村咖”飘香发展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