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建设揭开序幕 未来之城只争朝夕 2024-12-09 国际 313℃ 0 图:北都四大区域介绍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新引擎,全面发展后可提供约50万个新增房屋单位和50万个新职位,助力香港于“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下,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推动更佳的职住平衡和绿色生活。早前,85家企业签署支持及参与北都发展意向书,以实际行动展示工商界对北都发展的支持和信心,北都发展全速推进。 北都,一个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不仅寄托了港人对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环境的期盼,更承载着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愿景。《港闻报》将深入介绍北都的规划、现况及前景,加深社会对北都的认识,加速推动北都发展。 “几十年前附近都是耕田、果园,亦园那边种马蹄、莲藕,后来填了地,慢慢多了很多人住,就变了亦园村……(亦园)那边已张贴了告示,即将兴建新的西铁站,20年后这里周围会是高楼大厦。”在未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市中心不远处的田心村,年过耳顺之年的村民陈先生见证洪水桥过去数十年的变化,他说,以往新界发展主要靠发展商收地建屋,发展零碎,近年政府整体规划,发展加快,洪水桥从农地变身成为闹市的愿景近在咫尺。 在田心村附近,纳入发展范围的用地已陆续收地;拟议的洪水桥铁路站范围亦已围上水码,随时准备展开工程;由房协发展的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专用安置屋邨项目早前竣工,陆续开始有居民入住。 陈先生指着不远处的专用安置屋邨,形容采用新建筑方法建造的住宅大楼是拔地而起,“那两幢楼起得好快,‘砰’一声起好了,附近也在建屋,应该好快就(出现)一幢又一幢大厦。” 新界北部幅员广阔,但多年来被视为偏远乡郊,发展未被重视,随北部都会区发展,日后可望成为香港新核心区域。本身是新界原居民的陈先生乐见新界迎来新发展,“以前从这边到深圳要经罗湖,有了深圳湾口岸后,起码节省了30分钟;日后(附近)有了西铁(站),出入市区、去深圳都更方便……社会进步、人亦进步,一定好过以前。” 在洪水桥居住并就读区内中学的卢同学一直有留意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的规划及发展,她认为,现时区内的食肆、商铺、文体设施等生活配套不足,期待新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社区配套,同时可以加强新界北部与香港市区乃至与深圳的交通接驳。她相信,随交通等基建发展后,新界北部地区与市区差别不大,而且更接近深圳,往来更方便,她会愿意在当区生活及工作。 三万公顷地分四大区 特区政府在2021年10月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议发展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继已开展的发展项目,进一步增加房屋、产业和社区设施用地,并完善交通基建。2023年10月30日,政府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进一步明确北都的发展愿景、区域规划、主要建设项目等。 北部都会区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通过区域整合和产业升级,打造香港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 北都覆盖香港北部广阔地区,占地达3万公顷,约占香港总面积1/3,覆盖天水围、元朗、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以及多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包括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流浮山、新田科技城、牛潭尾、古洞北/粉岭北、新界北新市镇、马草垄等,将发展为一个最终能容纳约250万居住人口和提供约65万个工作职位的都会区。 《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勾画了北都四大区域,各有不同的策略定位和发展主题。“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位于北都西部,主要由洪水桥、元朗南等新发展区组成,占地1200公顷,将连接前海合作区,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该区域会充分利用口岸优势,发展金融、专业服务、物流等领域,满足个人跨境服务和民生消费的需求。 “创新科技地带”位于北都中部核心地带,毗邻深圳皇岗和福田的创新科技区,将打造创科发展集群枢纽,与深圳科创园区产生协同效应;亦将助力香港实现“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打造优质、健康和绿色生活的新社区。该区重点设施是占地约600公顷的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区的港深科技园用地,亦会设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主要由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口岸,加上一个规划中的新市镇组成,占地约1500公顷,政府计划在区内设立口岸商圈及新兴产业基地,当中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将以房屋为主,亦会是政府办公室集中地。 北都最东面定位为“蓝绿康乐生态圈”,该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包括占地约530公顷的红花岭郊野公园,以及沙头角、莲麻坑一带,将发展成康乐及旅游区。 房屋重镇 将供应逾50万单位 土地和房屋供应不足问题一直困扰本港。北都是本港未来土地供应主要来源,区内的新发展土地约3000多公顷,当中不少于1400公顷十年内可供发展。北都的新发展土地可提供超过50万个新住宅单位,是未来本港房屋供应重镇。未来五年,北都将有约6万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包括约10条新公共屋邨;在第二个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单位将再增加约15万个。全面发展后,整个北都预计可容纳250万人口,约占香港现有人口1/3。 北都可提供大量产业用地,推动创科和其他产业发展,为香港注入新经济动力。2023年施政报告明确提出,北都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在洪水桥及新界北新市镇等地预留用地作专上院校发展,打造“北都大学教育城”;在古洞北、洪水桥等预留政府办公大楼用地,容纳维港都会区迁入的政府部门;在新田科技城及新界北等地兴建标志性的文化艺术设施等。 片区开发 争取明年招标 为加快北都建设,政府将于北都试行“片区开发”模式,拣选具规模及商业价值和将会提供公共设施的地块,成为片区,由项目发展商综合开发,使片区提速落成。政府现已物色了三个片区,每个占地约10至20公顷,分别位于新田科技城、洪水桥/厦村和粉岭北三个新发展区。发展局会在今年底前开始为三个片区展开市场意向调查,争取明年内为首个片区正式招标。 政府亦正探讨选取试点产业园区,例如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部分物流用地,批拨予由政府成立和牵头的公司,负责按政府产业政策制订园区发展和营运策略及日常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明年首季公布细节。 北都新发展土地料可提供约50万个新工作职位。这些新增的就业机会,有助减少跨区通勤需要,推动职住平衡。 北部都会区规划一览 图:北部都会区除了是香港未来发展新引擎,更承载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愿景。\港闻报记者遂初摄 目标 •开拓土地房屋 •产业导向,职住平衡 •促进大湾区融合 •基建先行,铁路为骨干 •打造“北都大学教育城” •保育生态,城乡共融 •建设多元艺文康体和青年设施 •政府部门进驻,带动发展 简介 •占地达3万公顷,约占香港总面积1/3,覆盖元朗区及北区,包括元朗、天水围、粉岭、上水等现有新市镇、多个新发展区及相邻地区。 •提供超过50万个新住宅单位和创造约50万个新工作职位,容纳250万人口。 发展指标 •2024年或之前:为所有新土地发展项目建议土地用途和发展方案 •2027年或之前:为所有主要发展项目启动收地程序 •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发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单位各四成 13项交通基建 连系内地香港 图:北都以“基建先行”原则发展,将推动多项交通基建,其中屯马綫正增设洪水桥站。\港闻报记者遂初摄 北部都会区提出以“基建先行”原则发展,包括规划策略性铁路作为运输基建骨干,并配以主要干道,以强化北部都会区内部,以及它与内地及香港其他地区的连系。在北都范围发展13项主要交通基建,其中北环綫主线将建长约10.7公里铁路,中途设于凹头、牛潭尾和新田三个站,预计2025年展开建造工程。 北都范围内有13项主要交通基建,包括北环綫、北环綫支线、北环綫东延线、新界东北綫、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屯马綫洪水桥站、中铁綫、北都公路、十一号干线(元朗至北大屿山段)、青衣至大屿山连接路、元朗公路(蓝地至唐人新村段)扩阔工程、屯门绕道以及沙田绕道等。部分项目已敲定发展时间表,并如期展开工程。 其中,北环綫项目包括于现有东铁綫落马洲支线上增建古洞站,以及在现有屯马綫锦上路站与古洞站之间兴建一条约10.7公里长的主线,并于凹头、牛潭尾和新田增设三个中途站。 古洞站的建造工程已于2023年9月展开,预计于2027年竣工,以配合古洞北新发展区内主要新增居民的迁入时间。北环綫主线正进行详细规划及设计,预计2025年展开建造工程、2034年竣工,以配合新田科技城、牛潭尾和凹头一带的发展。北环綫支线则预计年内进入详细规划及设计阶段。 洪水桥站设于现有屯马綫天水围站及兆康站之间,服务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邻近地区的居民,主体工程预计于年内动工,2030年竣工。 接驳洪水桥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现已完成首阶段研究工作,确立了项目的策略价值和必要性,次阶段研究预计今年完成。 北部都会区主要交通基建 1 北环綫 在现有东铁綫落马洲支线上增建古洞站,以及在现有屯马綫锦上路站与古洞站之间兴建一条约10.7公里长的主线,并于凹头、牛潭尾和新田增设三个中途站。完成后的北环綫与现有的东铁綫及屯马綫,将形成一个贯通新界和九龙市区的环状铁路。 2 北环綫支线 北环綫支线全长约5.8公里,走线由拟议北环綫主线的新田站出发,途经新田科技城以及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再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3 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 拟议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全长约18公里(香港段长约8公里),走线由毗邻屯马綫洪水桥站出发,途经厦村和流浮山,并跨越后海湾经深圳湾口岸接至前海,连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前海合作区。 4 洪水桥站 拟议洪水桥站将设于现有屯马綫天水围站及兆康站之间,提供直接往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的铁路连系,支持新发展区的人口和就业持续增长。 5 中铁綫 中铁綫全长约17公里,由元朗锦田途经葵涌连接九龙塘。中铁綫将接通北部都会区及维港都会区,支持北部都会区的持续发展。 6 港岛西至洪水桥铁路 在交椅洲人工岛初步建议的策略性运输基建中,将以铁路连通洪水桥与港岛西,当中途经屯门东、欣澳及人工岛。 7 北都公路 北都公路全长约23公里,由西至东分别为天水围段、新田段、古洞段,及新界北新市镇段,贯通北部都会区内各个发展重心。 8 十一号干线(元朗至北大屿山段)、青衣至大屿山连接路、元朗公路(蓝地至唐人新村段)扩阔工程及屯门绕道 十一号干线(元朗至北大屿山段)、青衣至大屿山连接路,以及元朗公路(蓝地至唐人新村段)扩阔工程及连接蓝地至屯门第40区及屯门─赤鱲角隧道的屯门绕道,争取于2033年或以前分阶段开通。 9 沙田绕道 全长约15公里的南北走廊,贯通新界东北及九龙市区。 10 尖鼻咀至白泥绿色运输走廊 探讨在尖鼻咀至白泥提供绿色运输走廊的可行性。 11 洪水桥/厦村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 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将连接元朗南新发展区。 12 北环綫东延线 长约9.5公里,从古洞站向东延伸至坪輋。 13 新界东北綫 长约8.5公里,由香园围途经坪輋及皇后山等地区连接东铁綫粉岭站。 未来十年熟地 六成来自北都图:未来十年可供发展土地供应预测(公顷)、未来十年熟地供应预测 北部都会区是本港未来主要土地供应来源,根据发展局最新估算,本港未来10年可供发展土地(“熟地”)供应量预计为约3000公顷,当中接近六成、约1700公顷来自北部都会区。 根据发展局预测,北都的多个新发展区,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新田科技城、元朗南新发展区、牛潭尾、流浮山/尖鼻咀/白泥及新界北新市镇,未来十年持续有“熟地”供应,个别年度的主要供应更是全部来自北都,例如2027/28年度的280公顷熟地,分别来自北都四个新发展区。 未来十年,“熟地”供应高峰期是2030/31年度及2031/32年度,分别有440公顷及450公顷用地。交椅洲人工岛用地将由2031/32年度开始提供。 发展局表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建议在2019至2048年的30年内供应约7000公顷土地,即每年平均约200公顷。最新十年期的约3000公顷预测供应量,符合目标水平。 聚焦创科 配合大湾区发展 图:落马洲河套区、新田及牛潭尾将发展成创新科技枢纽地带,图为未来新田科技城模拟图。 北部都会区发展不仅是香港未来发展新引擎,亦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北都靠近深圳发展动力最强的都市核心区和创科产业基地,并拥有七个口岸的地利,可望成为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合作的重要平台。 《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亦提出完善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并支持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深圳科创园区的建设。这些重大国家战略为香港带来发展动力和指导方向,有利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推动更全面合作。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明确指出,将建设北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以创科为经济引擎的都会区,并借都会区的发展加强香港与深圳合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北都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发展北都是主动回应和善用国家发展策略。 为推进北都发展,特区政府先后成立“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强化治理体系及提升部门和项目之间的协调。此外,特区政府在粤港、港深合作机制下成立了“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就北部都会区相关事宜,加强香港与内地的沟通和协作。 凌嘉勤:规划模式具前瞻性 前规划署署长凌嘉勤曾出任港深合作策略规划顾问,协助政府制订《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他形容北都是具前瞻性的规划概念。他认为,以往政府对新界北部的发展不够重视,而北都概念是香港城市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将新界北部的重要性等同于维港两岸,“这意味我们会将更多公共投资重点放在北都,之后北都会发展大学城,也会有越来越多康文设施,可望带来其他投资及建设。” 凌嘉勤又提到,以往新界北部发展是逐个新市镇规划,但北都发展将整个新界北部视为一个整体,对香港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北都是策略性大规模造地的一个区域,是完整、综合性的发展,不只是建屋,还有很多工商业发展、创科发展,所以北都发展可以帮助香港改变职住不平衡,亦是香港第二个经济发展引擎,令香港经济发展更多元化。” 居民有SAY 卢同学 期待进一步完善社区配套,加强与香港市区及深圳的交通接驳。日后愿意在当区生活及工作。 陈先生 以往靠发展商收地建屋,发展零碎,近年政府整体规划,发展加快,成为闹市的愿景近在咫尺。 上一篇 大熊猫迷有Say 下一篇 好客之都/旅议会伙30机构 发优质服务倡议书 相关推荐 FF再获3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推动FX战略发展 胖东来应该大胆做电商生意吗 打造线上胖东来 短剧游戏指数跌超5% 监管收紧引发市场波动 今年有效播剧的女演员 演技与角色共鸣 迪丽热巴雪景单人舞 红衣灵动贺思慕 这就是足球!巴萨球员纷纷倒地不起,马竞球员叠罗汉疯狂庆祝 索尔洛特绝杀引爆激情
图:北都四大区域介绍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新引擎,全面发展后可提供约50万个新增房屋单位和50万个新职位,助力香港于“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下,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推动更佳的职住平衡和绿色生活。早前,85家企业签署支持及参与北都发展意向书,以实际行动展示工商界对北都发展的支持和信心,北都发展全速推进。 北都,一个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不仅寄托了港人对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环境的期盼,更承载着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愿景。《港闻报》将深入介绍北都的规划、现况及前景,加深社会对北都的认识,加速推动北都发展。 “几十年前附近都是耕田、果园,亦园那边种马蹄、莲藕,后来填了地,慢慢多了很多人住,就变了亦园村……(亦园)那边已张贴了告示,即将兴建新的西铁站,20年后这里周围会是高楼大厦。”在未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市中心不远处的田心村,年过耳顺之年的村民陈先生见证洪水桥过去数十年的变化,他说,以往新界发展主要靠发展商收地建屋,发展零碎,近年政府整体规划,发展加快,洪水桥从农地变身成为闹市的愿景近在咫尺。 在田心村附近,纳入发展范围的用地已陆续收地;拟议的洪水桥铁路站范围亦已围上水码,随时准备展开工程;由房协发展的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专用安置屋邨项目早前竣工,陆续开始有居民入住。 陈先生指着不远处的专用安置屋邨,形容采用新建筑方法建造的住宅大楼是拔地而起,“那两幢楼起得好快,‘砰’一声起好了,附近也在建屋,应该好快就(出现)一幢又一幢大厦。” 新界北部幅员广阔,但多年来被视为偏远乡郊,发展未被重视,随北部都会区发展,日后可望成为香港新核心区域。本身是新界原居民的陈先生乐见新界迎来新发展,“以前从这边到深圳要经罗湖,有了深圳湾口岸后,起码节省了30分钟;日后(附近)有了西铁(站),出入市区、去深圳都更方便……社会进步、人亦进步,一定好过以前。” 在洪水桥居住并就读区内中学的卢同学一直有留意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的规划及发展,她认为,现时区内的食肆、商铺、文体设施等生活配套不足,期待新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社区配套,同时可以加强新界北部与香港市区乃至与深圳的交通接驳。她相信,随交通等基建发展后,新界北部地区与市区差别不大,而且更接近深圳,往来更方便,她会愿意在当区生活及工作。 三万公顷地分四大区 特区政府在2021年10月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议发展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继已开展的发展项目,进一步增加房屋、产业和社区设施用地,并完善交通基建。2023年10月30日,政府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进一步明确北都的发展愿景、区域规划、主要建设项目等。 北部都会区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通过区域整合和产业升级,打造香港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 北都覆盖香港北部广阔地区,占地达3万公顷,约占香港总面积1/3,覆盖天水围、元朗、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以及多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包括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流浮山、新田科技城、牛潭尾、古洞北/粉岭北、新界北新市镇、马草垄等,将发展为一个最终能容纳约250万居住人口和提供约65万个工作职位的都会区。 《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勾画了北都四大区域,各有不同的策略定位和发展主题。“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位于北都西部,主要由洪水桥、元朗南等新发展区组成,占地1200公顷,将连接前海合作区,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该区域会充分利用口岸优势,发展金融、专业服务、物流等领域,满足个人跨境服务和民生消费的需求。 “创新科技地带”位于北都中部核心地带,毗邻深圳皇岗和福田的创新科技区,将打造创科发展集群枢纽,与深圳科创园区产生协同效应;亦将助力香港实现“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打造优质、健康和绿色生活的新社区。该区重点设施是占地约600公顷的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区的港深科技园用地,亦会设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主要由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口岸,加上一个规划中的新市镇组成,占地约1500公顷,政府计划在区内设立口岸商圈及新兴产业基地,当中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将以房屋为主,亦会是政府办公室集中地。 北都最东面定位为“蓝绿康乐生态圈”,该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包括占地约530公顷的红花岭郊野公园,以及沙头角、莲麻坑一带,将发展成康乐及旅游区。 房屋重镇 将供应逾50万单位 土地和房屋供应不足问题一直困扰本港。北都是本港未来土地供应主要来源,区内的新发展土地约3000多公顷,当中不少于1400公顷十年内可供发展。北都的新发展土地可提供超过50万个新住宅单位,是未来本港房屋供应重镇。未来五年,北都将有约6万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包括约10条新公共屋邨;在第二个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单位将再增加约15万个。全面发展后,整个北都预计可容纳250万人口,约占香港现有人口1/3。 北都可提供大量产业用地,推动创科和其他产业发展,为香港注入新经济动力。2023年施政报告明确提出,北都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在洪水桥及新界北新市镇等地预留用地作专上院校发展,打造“北都大学教育城”;在古洞北、洪水桥等预留政府办公大楼用地,容纳维港都会区迁入的政府部门;在新田科技城及新界北等地兴建标志性的文化艺术设施等。 片区开发 争取明年招标 为加快北都建设,政府将于北都试行“片区开发”模式,拣选具规模及商业价值和将会提供公共设施的地块,成为片区,由项目发展商综合开发,使片区提速落成。政府现已物色了三个片区,每个占地约10至20公顷,分别位于新田科技城、洪水桥/厦村和粉岭北三个新发展区。发展局会在今年底前开始为三个片区展开市场意向调查,争取明年内为首个片区正式招标。 政府亦正探讨选取试点产业园区,例如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部分物流用地,批拨予由政府成立和牵头的公司,负责按政府产业政策制订园区发展和营运策略及日常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明年首季公布细节。 北都新发展土地料可提供约50万个新工作职位。这些新增的就业机会,有助减少跨区通勤需要,推动职住平衡。 北部都会区规划一览 图:北部都会区除了是香港未来发展新引擎,更承载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愿景。\港闻报记者遂初摄 目标 •开拓土地房屋 •产业导向,职住平衡 •促进大湾区融合 •基建先行,铁路为骨干 •打造“北都大学教育城” •保育生态,城乡共融 •建设多元艺文康体和青年设施 •政府部门进驻,带动发展 简介 •占地达3万公顷,约占香港总面积1/3,覆盖元朗区及北区,包括元朗、天水围、粉岭、上水等现有新市镇、多个新发展区及相邻地区。 •提供超过50万个新住宅单位和创造约50万个新工作职位,容纳250万人口。 发展指标 •2024年或之前:为所有新土地发展项目建议土地用途和发展方案 •2027年或之前:为所有主要发展项目启动收地程序 •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发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单位各四成 13项交通基建 连系内地香港 图:北都以“基建先行”原则发展,将推动多项交通基建,其中屯马綫正增设洪水桥站。\港闻报记者遂初摄 北部都会区提出以“基建先行”原则发展,包括规划策略性铁路作为运输基建骨干,并配以主要干道,以强化北部都会区内部,以及它与内地及香港其他地区的连系。在北都范围发展13项主要交通基建,其中北环綫主线将建长约10.7公里铁路,中途设于凹头、牛潭尾和新田三个站,预计2025年展开建造工程。 北都范围内有13项主要交通基建,包括北环綫、北环綫支线、北环綫东延线、新界东北綫、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屯马綫洪水桥站、中铁綫、北都公路、十一号干线(元朗至北大屿山段)、青衣至大屿山连接路、元朗公路(蓝地至唐人新村段)扩阔工程、屯门绕道以及沙田绕道等。部分项目已敲定发展时间表,并如期展开工程。 其中,北环綫项目包括于现有东铁綫落马洲支线上增建古洞站,以及在现有屯马綫锦上路站与古洞站之间兴建一条约10.7公里长的主线,并于凹头、牛潭尾和新田增设三个中途站。 古洞站的建造工程已于2023年9月展开,预计于2027年竣工,以配合古洞北新发展区内主要新增居民的迁入时间。北环綫主线正进行详细规划及设计,预计2025年展开建造工程、2034年竣工,以配合新田科技城、牛潭尾和凹头一带的发展。北环綫支线则预计年内进入详细规划及设计阶段。 洪水桥站设于现有屯马綫天水围站及兆康站之间,服务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邻近地区的居民,主体工程预计于年内动工,2030年竣工。 接驳洪水桥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现已完成首阶段研究工作,确立了项目的策略价值和必要性,次阶段研究预计今年完成。 北部都会区主要交通基建 1 北环綫 在现有东铁綫落马洲支线上增建古洞站,以及在现有屯马綫锦上路站与古洞站之间兴建一条约10.7公里长的主线,并于凹头、牛潭尾和新田增设三个中途站。完成后的北环綫与现有的东铁綫及屯马綫,将形成一个贯通新界和九龙市区的环状铁路。 2 北环綫支线 北环綫支线全长约5.8公里,走线由拟议北环綫主线的新田站出发,途经新田科技城以及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再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3 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 拟议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全长约18公里(香港段长约8公里),走线由毗邻屯马綫洪水桥站出发,途经厦村和流浮山,并跨越后海湾经深圳湾口岸接至前海,连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前海合作区。 4 洪水桥站 拟议洪水桥站将设于现有屯马綫天水围站及兆康站之间,提供直接往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的铁路连系,支持新发展区的人口和就业持续增长。 5 中铁綫 中铁綫全长约17公里,由元朗锦田途经葵涌连接九龙塘。中铁綫将接通北部都会区及维港都会区,支持北部都会区的持续发展。 6 港岛西至洪水桥铁路 在交椅洲人工岛初步建议的策略性运输基建中,将以铁路连通洪水桥与港岛西,当中途经屯门东、欣澳及人工岛。 7 北都公路 北都公路全长约23公里,由西至东分别为天水围段、新田段、古洞段,及新界北新市镇段,贯通北部都会区内各个发展重心。 8 十一号干线(元朗至北大屿山段)、青衣至大屿山连接路、元朗公路(蓝地至唐人新村段)扩阔工程及屯门绕道 十一号干线(元朗至北大屿山段)、青衣至大屿山连接路,以及元朗公路(蓝地至唐人新村段)扩阔工程及连接蓝地至屯门第40区及屯门─赤鱲角隧道的屯门绕道,争取于2033年或以前分阶段开通。 9 沙田绕道 全长约15公里的南北走廊,贯通新界东北及九龙市区。 10 尖鼻咀至白泥绿色运输走廊 探讨在尖鼻咀至白泥提供绿色运输走廊的可行性。 11 洪水桥/厦村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 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将连接元朗南新发展区。 12 北环綫东延线 长约9.5公里,从古洞站向东延伸至坪輋。 13 新界东北綫 长约8.5公里,由香园围途经坪輋及皇后山等地区连接东铁綫粉岭站。 未来十年熟地 六成来自北都图:未来十年可供发展土地供应预测(公顷)、未来十年熟地供应预测 北部都会区是本港未来主要土地供应来源,根据发展局最新估算,本港未来10年可供发展土地(“熟地”)供应量预计为约3000公顷,当中接近六成、约1700公顷来自北部都会区。 根据发展局预测,北都的多个新发展区,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新田科技城、元朗南新发展区、牛潭尾、流浮山/尖鼻咀/白泥及新界北新市镇,未来十年持续有“熟地”供应,个别年度的主要供应更是全部来自北都,例如2027/28年度的280公顷熟地,分别来自北都四个新发展区。 未来十年,“熟地”供应高峰期是2030/31年度及2031/32年度,分别有440公顷及450公顷用地。交椅洲人工岛用地将由2031/32年度开始提供。 发展局表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建议在2019至2048年的30年内供应约7000公顷土地,即每年平均约200公顷。最新十年期的约3000公顷预测供应量,符合目标水平。 聚焦创科 配合大湾区发展 图:落马洲河套区、新田及牛潭尾将发展成创新科技枢纽地带,图为未来新田科技城模拟图。 北部都会区发展不仅是香港未来发展新引擎,亦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北都靠近深圳发展动力最强的都市核心区和创科产业基地,并拥有七个口岸的地利,可望成为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合作的重要平台。 《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亦提出完善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并支持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深圳科创园区的建设。这些重大国家战略为香港带来发展动力和指导方向,有利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推动更全面合作。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明确指出,将建设北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以创科为经济引擎的都会区,并借都会区的发展加强香港与深圳合作,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北都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发展北都是主动回应和善用国家发展策略。 为推进北都发展,特区政府先后成立“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强化治理体系及提升部门和项目之间的协调。此外,特区政府在粤港、港深合作机制下成立了“对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专班”,就北部都会区相关事宜,加强香港与内地的沟通和协作。 凌嘉勤:规划模式具前瞻性 前规划署署长凌嘉勤曾出任港深合作策略规划顾问,协助政府制订《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他形容北都是具前瞻性的规划概念。他认为,以往政府对新界北部的发展不够重视,而北都概念是香港城市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将新界北部的重要性等同于维港两岸,“这意味我们会将更多公共投资重点放在北都,之后北都会发展大学城,也会有越来越多康文设施,可望带来其他投资及建设。” 凌嘉勤又提到,以往新界北部发展是逐个新市镇规划,但北都发展将整个新界北部视为一个整体,对香港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北都是策略性大规模造地的一个区域,是完整、综合性的发展,不只是建屋,还有很多工商业发展、创科发展,所以北都发展可以帮助香港改变职住不平衡,亦是香港第二个经济发展引擎,令香港经济发展更多元化。” 居民有SAY 卢同学 期待进一步完善社区配套,加强与香港市区及深圳的交通接驳。日后愿意在当区生活及工作。 陈先生 以往靠发展商收地建屋,发展零碎,近年政府整体规划,发展加快,成为闹市的愿景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