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振元: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教学重构的思考 2024-11-14 生活 459℃ 0 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教学重构的思考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在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之后,人类正在经历新的“破茧时刻”,进入智能化时代。 2022年11月30日,OpenAI 推出全新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ChatGPT 表现出了非常惊艳的语言理解、生成、知识推理能力,它可以很好地理解用户意图,做到有效的多轮沟通,并且回答内容完整、重点清晰、有概括、有逻辑、有条理。对于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将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加速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未来的产业形态,而且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甚至引发社会结构剧变,有可能给人类经验的所有领域带来变革,乃至改变我们作为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 2024年伊始,OpenAI公司又推出了文生视频人工智能(AI)模型Sora,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学习,模拟人类观察世界、描绘世界和表现世界,超越过去所有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能力,生成了一个与真实物理世界相关的视频内容,使得人工智能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又一次突破。 在如此深刻的变革巨浪面前,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其变革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须的,甚至处于这场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核心位置。在这里,就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深刻性与广泛性谈三点认识。 一、重估AI 突破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本体认识,不只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看AI对教育的影响,更要从人工智能与社会的关系看AI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充分认识教育变革的紧迫性。 迄今为止,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人类身体能力的延伸和扩大。人类历史上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从蒸汽机到电气化,都可以视为人的体能的延伸和扩大,给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信息化则使人的感觉器官——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的能力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大。而AI的意义在于人的大脑功能被延伸和扩大、被机器取代并可能性地超越(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只有人类才能进行的复杂性精神生产如艺术,已经被AI深度侵入)。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具有与工业革命之于人类社会同样的意义,甚至可能是超越工业革命影响的意义,是里程碑意义的变革。这种变革区别于、也远高于以往的众多技术变革,虽然这些变革在当时的历史阶段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不仅直接与教育相联系,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的智能的传递与培育,而且直接与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相联系。 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技术像AI这样把教育和社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一种技术同时改变着教育和社会,而且驱使教育与社会互动发展。显然,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发生迅猛变化,改变的是社会的整体形态。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武汉市投放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引起出租车行业特别是对出租车司机就业的巨大冲击那样。如果教育不能体现其本身理应具备的前瞻性与引领性,不能与社会互动发展,而表现为滞后和落伍,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将会是多么的悲哀,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将是多么大的灾难!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时代,简单重复性劳动的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将成为可以预见的现实。因此,我们与其担心无人汽车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酒店、无人银行等众多无人化的出现,倒不如关心无人机器的劳动成果的分配。这当然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或许也是一个社会伦理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从人工智能对于社会变革的意义,更加深入认识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要求,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引领社会前行。 二、重构教学 突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工具价值认识,不只从教育技术的角度看AI对教育的影响,更要从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角度看AI对教育的影响,充分认识教育变革的深刻性。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数字教育技术,是数字教育技术的高级阶段。 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即把文本、音像、图片等教育教学资料转化成为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大量存在于电脑中,广泛应用于教和学的过程中。 第二阶段是教学网络化阶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使数字资源运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慕课(MOOC)就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这一阶段的技术成果不仅推动了教育在地域间的均衡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且有质量,而且在新冠疫情的数年间使数十亿人避免了无学可上的灾难。 第三阶段为教育智能化阶段。这是在此前两个阶段基础上的一次新的革命和质的飞跃,是数字教育技术的高级阶段。正如厦门大学别敦荣教授所说:此前的数字技术主要解决教育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存储的巨量化和长期化、获取方式的快捷化和使用的便利化问题,但教育技术本身没有学习能力,更不具有人的智慧能力,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工具性的。而人工智能技术则使机器获得人所具有的认知能力,甚至态度和情感素养。这将前所未有地改变教和学的过程。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大模型技术,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正呈现出加速进步的态势。基于大模型技术可以建立课程大模型、学科大模型。也许这种大模型会成为智能教育时代到来的标志物。 更为深刻的是:由人工智能引发的新质生产力将重塑全世界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生态。相应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内容也必须重构!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一点,而还要看到:教育内容的改变是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仅要思考“怎么教”,更要思考我们“为什么教”“谁来教”“教什么”以及“学什么”“怎么学”。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更多!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当然也是全球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过去几年中持续监测人工智能对教育的重要影响,并为政策和实践提供支持。2019年教科文组织强调,需要培养院校教师“有效的人机协作所需的人工智能素养技能”。在2024年数字学习周期间发布了《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对教师提出了教师在五个方面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以人为本”观念、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并建议将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划分为“获取”“深化”和“创造”三个进阶等级。对学生,则提出了四个能力的培养,即“以人为本”人工智能观念、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并建议划分为三个进阶等级:理解、应用和创造。这些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趋向,非常值得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贡献我们的力量。 三、重塑教育生态 突破人工智能仅对教学过程影响的局限,不只从教学的角度看AI对教育的影响,还要从教育治理的角度看AI对教育的影响,充分认识教育变革的广泛性。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对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影响是重要的、深刻的。但正如前文所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环境、师生关系、校园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引发重大变革。 从人才培养目标来说,长期以来,我们以知识-能力-素质(Knowledge-Ability-Quality,简称KAQ)的理念谈论人才培养的模式,强调改变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育、向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转变。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以知识(Knowledge)的视角,作为单个个人对数据和知识的把握,与人工智能机器比起来,犹如一滴水与大海之关系、一个人与整个人类之关系;以能力(Ability)的视角,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将被机器所取代,而创造性劳动将更加重要;而人的素质(Quality)是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未来教育中,对人的素质的培养教育,无论对个体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对人类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都更加重要。相应地,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必须更加突出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从师生关系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能因为有智能的机器人的介入而改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意识到从教师与学生的简单“双主体”关系变成了“教师-机器-学生”的关系。杨宗凯教授对此作过不少论述。那时,机器还是一个介体,不会思考。但今天,这个机器逐步可以思考了!机器成为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的“第三者”了,成为机器人教师或学生学习的“伴读者”了。“第三主体”的出现将重塑大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关系,同时也将引发大学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发展(别敦荣,2024)。 从学习场所而言,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以及与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的融合,虚拟教室、虚拟校园必将大大发展,从而拓展高等教育的受众面,满足“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但与此同时,实体校园的独特价值又进一步彰显。因为,在人工智能和虚拟环境下,学习者全面发展中的基本素质的养成,还必须在实体校园中进行。最近的一些雇主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当下大学毕业生不够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三点:一是沟通能力、二是团队合作、三是创新能力。国外的一些调查同样显示,Communication Skills、Co-operation和Creativity是雇主们认为大学毕业生最需要进步的地方。实体校园是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场所。实体校园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提供了面对面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互动,是虚拟校园无法完全替代的。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可迁移技能或软技能的培养还必须在实体环境里与人沟通的环境中才能培养。一个只生活在虚拟世界的人也无法适应火热的、生动的社会生活。总之,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致力于打造两个校园:现代化、智能化的实体校园和虚拟校园。 四、结 语 2022年12月,在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向全球发布了由中国教育部组编的《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虽然那个时候还不大可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凶猛涌现和巨大影响作出完全的估量,但对数字化发展的趋势的把握是准确的。而那个“无限的可能”,不仅是富有诗意和浪漫的,而且是一种满怀教育情怀的神往。 人工智能确实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我们要拥抱这种无限可能,绝不会是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而是在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下的主动作为和持续推进紧迫、深刻而广泛的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当下教育适应和拥抱未来智能社会的唯一选择! 上一篇 2024年房地产税收新政:购房者和企业的福音? 下一篇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将于11月20日至22日在天津举办 相关推荐 FF再获3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推动FX战略发展 胖东来应该大胆做电商生意吗 打造线上胖东来 短剧游戏指数跌超5% 监管收紧引发市场波动 今年有效播剧的女演员 演技与角色共鸣 迪丽热巴雪景单人舞 红衣灵动贺思慕 这就是足球!巴萨球员纷纷倒地不起,马竞球员叠罗汉疯狂庆祝 索尔洛特绝杀引爆激情
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教学重构的思考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在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之后,人类正在经历新的“破茧时刻”,进入智能化时代。 2022年11月30日,OpenAI 推出全新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ChatGPT 表现出了非常惊艳的语言理解、生成、知识推理能力,它可以很好地理解用户意图,做到有效的多轮沟通,并且回答内容完整、重点清晰、有概括、有逻辑、有条理。对于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将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加速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未来的产业形态,而且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甚至引发社会结构剧变,有可能给人类经验的所有领域带来变革,乃至改变我们作为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 2024年伊始,OpenAI公司又推出了文生视频人工智能(AI)模型Sora,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学习,模拟人类观察世界、描绘世界和表现世界,超越过去所有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能力,生成了一个与真实物理世界相关的视频内容,使得人工智能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又一次突破。 在如此深刻的变革巨浪面前,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其变革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须的,甚至处于这场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核心位置。在这里,就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深刻性与广泛性谈三点认识。 一、重估AI 突破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本体认识,不只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看AI对教育的影响,更要从人工智能与社会的关系看AI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充分认识教育变革的紧迫性。 迄今为止,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人类身体能力的延伸和扩大。人类历史上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从蒸汽机到电气化,都可以视为人的体能的延伸和扩大,给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信息化则使人的感觉器官——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的能力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大。而AI的意义在于人的大脑功能被延伸和扩大、被机器取代并可能性地超越(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只有人类才能进行的复杂性精神生产如艺术,已经被AI深度侵入)。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具有与工业革命之于人类社会同样的意义,甚至可能是超越工业革命影响的意义,是里程碑意义的变革。这种变革区别于、也远高于以往的众多技术变革,虽然这些变革在当时的历史阶段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不仅直接与教育相联系,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的智能的传递与培育,而且直接与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相联系。 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技术像AI这样把教育和社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一种技术同时改变着教育和社会,而且驱使教育与社会互动发展。显然,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发生迅猛变化,改变的是社会的整体形态。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武汉市投放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引起出租车行业特别是对出租车司机就业的巨大冲击那样。如果教育不能体现其本身理应具备的前瞻性与引领性,不能与社会互动发展,而表现为滞后和落伍,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将会是多么的悲哀,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将是多么大的灾难!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时代,简单重复性劳动的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将成为可以预见的现实。因此,我们与其担心无人汽车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酒店、无人银行等众多无人化的出现,倒不如关心无人机器的劳动成果的分配。这当然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或许也是一个社会伦理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从人工智能对于社会变革的意义,更加深入认识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要求,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引领社会前行。 二、重构教学 突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工具价值认识,不只从教育技术的角度看AI对教育的影响,更要从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角度看AI对教育的影响,充分认识教育变革的深刻性。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数字教育技术,是数字教育技术的高级阶段。 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即把文本、音像、图片等教育教学资料转化成为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大量存在于电脑中,广泛应用于教和学的过程中。 第二阶段是教学网络化阶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使数字资源运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慕课(MOOC)就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这一阶段的技术成果不仅推动了教育在地域间的均衡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且有质量,而且在新冠疫情的数年间使数十亿人避免了无学可上的灾难。 第三阶段为教育智能化阶段。这是在此前两个阶段基础上的一次新的革命和质的飞跃,是数字教育技术的高级阶段。正如厦门大学别敦荣教授所说:此前的数字技术主要解决教育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存储的巨量化和长期化、获取方式的快捷化和使用的便利化问题,但教育技术本身没有学习能力,更不具有人的智慧能力,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工具性的。而人工智能技术则使机器获得人所具有的认知能力,甚至态度和情感素养。这将前所未有地改变教和学的过程。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大模型技术,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正呈现出加速进步的态势。基于大模型技术可以建立课程大模型、学科大模型。也许这种大模型会成为智能教育时代到来的标志物。 更为深刻的是:由人工智能引发的新质生产力将重塑全世界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生态。相应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内容也必须重构!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一点,而还要看到:教育内容的改变是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仅要思考“怎么教”,更要思考我们“为什么教”“谁来教”“教什么”以及“学什么”“怎么学”。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更多!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当然也是全球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过去几年中持续监测人工智能对教育的重要影响,并为政策和实践提供支持。2019年教科文组织强调,需要培养院校教师“有效的人机协作所需的人工智能素养技能”。在2024年数字学习周期间发布了《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对教师提出了教师在五个方面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以人为本”观念、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并建议将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划分为“获取”“深化”和“创造”三个进阶等级。对学生,则提出了四个能力的培养,即“以人为本”人工智能观念、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并建议划分为三个进阶等级:理解、应用和创造。这些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趋向,非常值得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贡献我们的力量。 三、重塑教育生态 突破人工智能仅对教学过程影响的局限,不只从教学的角度看AI对教育的影响,还要从教育治理的角度看AI对教育的影响,充分认识教育变革的广泛性。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对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影响是重要的、深刻的。但正如前文所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环境、师生关系、校园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引发重大变革。 从人才培养目标来说,长期以来,我们以知识-能力-素质(Knowledge-Ability-Quality,简称KAQ)的理念谈论人才培养的模式,强调改变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育、向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转变。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以知识(Knowledge)的视角,作为单个个人对数据和知识的把握,与人工智能机器比起来,犹如一滴水与大海之关系、一个人与整个人类之关系;以能力(Ability)的视角,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将被机器所取代,而创造性劳动将更加重要;而人的素质(Quality)是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未来教育中,对人的素质的培养教育,无论对个体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对人类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都更加重要。相应地,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必须更加突出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从师生关系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能因为有智能的机器人的介入而改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意识到从教师与学生的简单“双主体”关系变成了“教师-机器-学生”的关系。杨宗凯教授对此作过不少论述。那时,机器还是一个介体,不会思考。但今天,这个机器逐步可以思考了!机器成为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的“第三者”了,成为机器人教师或学生学习的“伴读者”了。“第三主体”的出现将重塑大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关系,同时也将引发大学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发展(别敦荣,2024)。 从学习场所而言,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以及与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的融合,虚拟教室、虚拟校园必将大大发展,从而拓展高等教育的受众面,满足“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但与此同时,实体校园的独特价值又进一步彰显。因为,在人工智能和虚拟环境下,学习者全面发展中的基本素质的养成,还必须在实体校园中进行。最近的一些雇主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当下大学毕业生不够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三点:一是沟通能力、二是团队合作、三是创新能力。国外的一些调查同样显示,Communication Skills、Co-operation和Creativity是雇主们认为大学毕业生最需要进步的地方。实体校园是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场所。实体校园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提供了面对面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互动,是虚拟校园无法完全替代的。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可迁移技能或软技能的培养还必须在实体环境里与人沟通的环境中才能培养。一个只生活在虚拟世界的人也无法适应火热的、生动的社会生活。总之,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致力于打造两个校园:现代化、智能化的实体校园和虚拟校园。 四、结 语 2022年12月,在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向全球发布了由中国教育部组编的《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虽然那个时候还不大可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凶猛涌现和巨大影响作出完全的估量,但对数字化发展的趋势的把握是准确的。而那个“无限的可能”,不仅是富有诗意和浪漫的,而且是一种满怀教育情怀的神往。 人工智能确实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我们要拥抱这种无限可能,绝不会是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而是在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下的主动作为和持续推进紧迫、深刻而广泛的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当下教育适应和拥抱未来智能社会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