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类高校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服务支撑力实现新跃升 2024-11-23 生活 866℃ 0 11月2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加强理工类高校建设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飏介绍,福建省现有理工类高校27所、以理工类人才培养为主的综合类高校20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3.4%。理工类高校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服务支撑力实现新跃升。 王飏介绍,近年来,福建聚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有组织推进理工类高校、学科、人才、科研协同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有力支撑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坚持内强外引、双向发力,理工类高校强起来了。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推动一批理工类高校和以理工类人才培养为主的综合类高校争先进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及其7个学科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理工类学科6个、占比85.7%,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国内排名逐步提升。实施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工程,重点推进理工类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福建工程学院获批更名福建理工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莆田学院等7所高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闽办学,建成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获批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福州大学与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合作举办福州大学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与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联合设立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全省现有理工类高校27所、以理工类人才培养为主的综合类高校20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3.4%。理工类高校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服务支撑力实现新跃升。 二是坚持强化统筹、协同联动,理工类学科专业优起来了。引导高校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构建紧密贴合福建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学科专业体系。扩大理工类学科专业培养规模,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梳理急需紧缺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目录,并纳入“正面清单”予以优先支持增设,“一校一案”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理工类学科专业占比,目前全省高校共开设理工类博士点66个、硕士点188个、本科专业点809个,分别比2020年增长27%、25%、11%。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计划,将7个理工类学科纳入培优范围,打造理工类龙头学科。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理工类专业入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24个、省级176个,分别占入围总数的46%、50%。目前,全省有6个理工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2个理工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比2020年分别增加4个、34个。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8个理工类学科进入A类行列,比上一轮增加5个。有6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2020年增加23个。 三是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理工类人才多起来了。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依托福建省高校10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地,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探索科教融汇的协同育人机制。组织高校与华为、紫金矿业等龙头企业共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4个,遴选建设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5个,布局建设厦门大学、福州大学2家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推进产教协同育人。聚焦集成电路、微电子、网络安全、医疗卫生等急需领域人才需求,建成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厦门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福建理工大学)等5个专业特色学院,获批国家级集成电路、医学攻关等2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建设福州大学未来膜技术学院、福建警察学院一流网安学院。近五年,高校年均向经济社会输送理工类毕业生15.1万名,其中研究生1万名、本科生5.5万名、高职生8.6万名,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坚持组织推进、揭榜挂帅,科研创新水平高起来了。集聚理工类高校、学科、平台、人才等力量,有组织加强科研攻关,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驱动引擎。高校牵头建设了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厦门大学嘉庚实验室、翔安实验室、福州大学闽都实验室、清源实验室等省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与企业合作成立福建省高校首个概念验证中心、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近三年来,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省总数85%、省科学技术奖占总数50%以上。高校主持或参与的7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1999年党和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福建省高校获奖数最高的一届。 王飏表示,下一步,福建省将加快推进理工类高校发展,建设教育强省,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扩大理工类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优化高校布局结构,重点建设一批办学基础较好、办学水平较高的理工类高校,规划设置一批对接重点产业、填补空白的理工类高校,谋划引进一批境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闽合作办学。 二是加强理工类学科专业建设。以“一流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高校理工类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支持高校整合资源、交叉融合,围绕龙头学科打造理工类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培育新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生长点。调整招生计划结构,扩大理工类招生规模,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就读理工类学科专业。 三是改革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科教融汇育人机制,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贯通式人才联合培养、需求牵引式科研联合攻关,促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互动,提升理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上一篇 2024年北京二手房市场动向揭秘 下一篇 首个由我国主导的世界职教合作组织机构成立 相关推荐 FF再获3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推动FX战略发展 胖东来应该大胆做电商生意吗 打造线上胖东来 短剧游戏指数跌超5% 监管收紧引发市场波动 今年有效播剧的女演员 演技与角色共鸣 迪丽热巴雪景单人舞 红衣灵动贺思慕 这就是足球!巴萨球员纷纷倒地不起,马竞球员叠罗汉疯狂庆祝 索尔洛特绝杀引爆激情
11月2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加强理工类高校建设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飏介绍,福建省现有理工类高校27所、以理工类人才培养为主的综合类高校20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3.4%。理工类高校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服务支撑力实现新跃升。 王飏介绍,近年来,福建聚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有组织推进理工类高校、学科、人才、科研协同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有力支撑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坚持内强外引、双向发力,理工类高校强起来了。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推动一批理工类高校和以理工类人才培养为主的综合类高校争先进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及其7个学科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理工类学科6个、占比85.7%,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国内排名逐步提升。实施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工程,重点推进理工类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福建工程学院获批更名福建理工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莆田学院等7所高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闽办学,建成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获批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福州大学与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合作举办福州大学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与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联合设立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全省现有理工类高校27所、以理工类人才培养为主的综合类高校20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3.4%。理工类高校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服务支撑力实现新跃升。 二是坚持强化统筹、协同联动,理工类学科专业优起来了。引导高校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构建紧密贴合福建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学科专业体系。扩大理工类学科专业培养规模,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梳理急需紧缺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目录,并纳入“正面清单”予以优先支持增设,“一校一案”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理工类学科专业占比,目前全省高校共开设理工类博士点66个、硕士点188个、本科专业点809个,分别比2020年增长27%、25%、11%。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计划,将7个理工类学科纳入培优范围,打造理工类龙头学科。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理工类专业入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24个、省级176个,分别占入围总数的46%、50%。目前,全省有6个理工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2个理工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比2020年分别增加4个、34个。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8个理工类学科进入A类行列,比上一轮增加5个。有6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2020年增加23个。 三是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理工类人才多起来了。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依托福建省高校10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地,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探索科教融汇的协同育人机制。组织高校与华为、紫金矿业等龙头企业共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4个,遴选建设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5个,布局建设厦门大学、福州大学2家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推进产教协同育人。聚焦集成电路、微电子、网络安全、医疗卫生等急需领域人才需求,建成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厦门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福建理工大学)等5个专业特色学院,获批国家级集成电路、医学攻关等2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建设福州大学未来膜技术学院、福建警察学院一流网安学院。近五年,高校年均向经济社会输送理工类毕业生15.1万名,其中研究生1万名、本科生5.5万名、高职生8.6万名,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坚持组织推进、揭榜挂帅,科研创新水平高起来了。集聚理工类高校、学科、平台、人才等力量,有组织加强科研攻关,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驱动引擎。高校牵头建设了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厦门大学嘉庚实验室、翔安实验室、福州大学闽都实验室、清源实验室等省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与企业合作成立福建省高校首个概念验证中心、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近三年来,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省总数85%、省科学技术奖占总数50%以上。高校主持或参与的7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1999年党和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福建省高校获奖数最高的一届。 王飏表示,下一步,福建省将加快推进理工类高校发展,建设教育强省,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扩大理工类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优化高校布局结构,重点建设一批办学基础较好、办学水平较高的理工类高校,规划设置一批对接重点产业、填补空白的理工类高校,谋划引进一批境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闽合作办学。 二是加强理工类学科专业建设。以“一流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高校理工类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支持高校整合资源、交叉融合,围绕龙头学科打造理工类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培育新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生长点。调整招生计划结构,扩大理工类招生规模,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就读理工类学科专业。 三是改革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科教融汇育人机制,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贯通式人才联合培养、需求牵引式科研联合攻关,促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互动,提升理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